网络基础七层原理(重点1,网络小白必备知识)

  

网络基础七层原理
<强>一。什么是网络基础七层原理
二。七层模型的起源
三。七层模型的原理和协议
四。七层模型有何用处
1。七层模型,亦称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它是一个七层的,抽象的模型体,不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术语或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
2。OSI的大部分设计工作实际上只是霍尼韦尔公司信息系统

  

公司的一个小组完成的,小组的技术负责人是查理?巴赫曼。在70年代中期,这个小组主要是为了开发一些原型系统而成立的,主要关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2年代中,为了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访问,需要一个结构化的分布式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于是这个小组研究了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其中包括IBM公司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系统网络架构),阿帕网(互联网的前身)的协议,以及为标准化的数据库正在研究中的一些表示服务(表示服务)的相关概念,在1977年提出了一个七层的体系结构模型,他们内部称之为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DSA)。
与此同时,1977年英国标准化协会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议,为了定义分布处理之间的通信基础设施,需要一个标准的体系结构。结果,ISO就开放系统互联(OSI)问题成立了一个专委会(TC 97年,Subcomittee 16),指定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开发一个标准草案,在专委会第一次正式会议之前提交。
巴赫曼[1]参加了ANSI早期的会议,并提交了他的七层模型,这个模型就成了提交ISO专委会的唯一的一份草案。
1978年3月,在ISO的OSI专委会在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很快达成了共识,认为这个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满足开放式系统的大多数需求,而且具有可扩展的能力,能够满足新的需求。
于是,1978年发布了这个临时版本,1979年稍作细化之后,成了最终的版本。所以,OSI模型和1977年DSA模型基本相同。
3。详细原理和介绍
网络基础七层原理(重点1,网络小白必备知识)
<强> 1。null

网络基础七层原理(重点1,网络小白必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