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可视化软件有哪些类型

  

随着数据为企业带来的帮助和管理效率提升,BI商业智能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种相对成熟的数据应用,越来越多厂商在涉足,大肆宣扬数据分析。但是到底什么是BI,报表和BI有何区别,制作可视化的BI真的是双性恋吗?本文想对BI工具做个细致的分类和说明,帮助大家选型合适的BI。

  

将从部署方式,应用平台,功能侧重等几个方面来划分BI。

  

按部署方式来划分BI类型

  

1,私有云本地部署

  

本地部署BI在国内还是主要形式,各家厂商如SAP、Oracel,帆软,智慧等都是本地化部署。两者区别就在于:

  

上云的过程会涉及大量的数据与信息的迁移,这会给它部门造成大量的额外工作,并且,曾经看到一个统计,平均每家公司要花费15个月才能完成所有应用的云端迁移,而考虑到大型公司本身庞大的组织架构,繁多的人员以及完善但复杂的系统,其完成时间恐怕会更长。

  

当然,公司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它人员克服这些问题,比如说公司可以通过适当委派角色责任,执行标准化流程和制定灵活性预算来解决问题。不过也就是时间成本变成了费用成本。

  

其次,安全问题,这也是很多公司最为关注的问题。像我们公司坚持本地部署就是因为本地部署的安全系数更高,没有几个它部门能担得起这样的风险。可能大公司对于应用的多环境安全方案的整合性较高,部分数据可以存放在云上。

  

总之就是见仁见智。

  

目前国内私有部署用的比较多的SAP帆软,部分用的微软还有表等,其他一些小厂商也多是私有部署.Saas BI有,但还未听说在企业级应用大规模开展,虽然现在未发展起来,但早晚是趋势。

  

按应用平台来划分BI类型

  

按软件架构来分,目前市面上的BI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B/S结构,操作以浏览器为主要的应用平台;另一类是C/S结构,就是安装桌面软件操作的。

  

为什么有两种架构区分,这个我以前问过一位厂商技术总监,更多的是出于开发难度以及用户使用场景来考虑。

  

像B/S结构的BI,因为BI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还是比较频繁的,C/S系统的各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改变,就要关联到其它模块的变动,系统升级成本比较大。B/S与C/S处理模式相比,则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只要客户端机器能上网就可以。对于B/S而言,开发,维护等几乎所有工作也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当企业对网络应用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这减轻了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如果客户端的软件系统升级比较频繁,那么B/S架构的产品优势明显,所有的升级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

  

但是B/S结构也是有问题的,一方面耗流量,吃性能,每次都要加载全部的内容.BI的数据体的量,很少有B/S结构的BI工具能优化的很好。其次考虑到BI还是有点像C端的工具,对于本地的操作,如本地数据文件,B/S结构很难很好的实现,这时候C/S端就有优势了。

  

BI和别的软件不同,一方面需要前端分析操作,数据处理等,还要和服务器数据响应;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数据平台,应用系统,还要肩负起后端系统运维的工作。

  

按功能侧重来划分BI

  

1,侧重报表展示

  

很多人认为,报表就是BI。很多厂商在做项目的时候,甚至甲方立项的时候也想往大数据商业智能项目上靠(国家扶持大数据,容易过审),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报表项目。

  

很多厂商在鼓吹自己BI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报表,这一点需要大家辨别。

  

从定义上来讲,报表只是BI的一部分,虽然BI应用的结果通常需要通过报表来展示,但是,BI绝对不仅仅是报表。就如同15年前的ERP一样。国内两大巨头金蝶与用友都开始宣称从财务软件进入ERP领域,于是,ERP才逐渐为世人所知,ERP到底是什么,大家开始众说纷纭。财务+进销存就是ERP ?没有MRP的ERP不叫ERP ?显然,国外ERP厂商与国内ERP厂商对大众理解ERP的引导是不一样的。

  

目前报表和BI也是这样的情况。

  

在报表模块,个人认为BI的价值在于快速整合数据,方便取数甚至自动取数,这些工作放在报表系统里面少不了写SQL,对接开发。

  

2,分析型BI

  

BI的价值更多在于分析。

  

通过仪表盘+多维分析+钻取:仪表盘让决策者首先看到哪项KPI指标有问题,到底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可以通过钻取到多维分析模型,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的真正来源。

  

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任意的分析维度问题,涉及到的技术就是OLAP。有人会说报表可以实现多维度呀。是的,报表可以,但如果要做下面这些维度的分析,要制作多少张报表?

BI可视化软件有哪些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