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强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传统数据中新网络架构通常是3层结构,(园区网一般也是3层结构)思科称之为:分级的互联网络模型,包含三层:

  

核心核心层:提供高速转发,为多个汇聚层提供连接性
聚合汇聚层:汇聚连接接入交换机,同时提供其他服务(SLB,弗兰克-威廉姆斯等)
访问接入层:物理连接服务器,一般放在机柜顶端,也称ToR交换机

  

一个三层架构图如下: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汇聚是网络的分界点,汇聚交换机以下是L2网络,以上是L3网络,每组汇聚交换机是一个豆荚,根据业务分区分模块.pod内是一个或者多个VLAN网络,一个圆荚体对应一个广播域。

  

这种架构部署简单,(vlan + xstp)技术成熟。

  

VLAN, Xstp

  

使用vlan, xstp原因:

  

1,屁股(广播,未知单播,组播)
vlan技术把一个大的物理二层域划分成多个小的逻辑二层域,这逻辑的二层域被称为vlan,同一个vlan内可以二层通信,不通vlan之间隔离,这样广播的范围被局限在一个vlan内,不会扩散到整个物理二层域
vlan还有简化管理,提高安全性等. .

  

2,环路及环路形成的广播风暴

  
 <代码>如果是单设备单链路组成的3层架构,是不存在环路以及环路带来的广播,但是这种网络可靠性比较差,因为没有任何的备份设备和备份链路,一旦某个设备或者链路发生故障,故障点下的所有主机就无法连上网络。 
  

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冗余设备和冗余链路(如上图),这样就不可避免形成环路,二层网络处于同一个广播域下,广播报文在环路中反复持续传送,无线循环下就会形成广播风暴,瞬间就会造成端口阻塞设备瘫痪。

  

防止环路出现,又要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就只能讲冗余设备和冗余链路变成备份设备和备份链路,冗余设备和链路在正常情况下被阻塞掉,不参与数据报文的转发,只有当前转发的设备,端口,链路出现故障导致网络不通的时候,冗余设备和链路才会被打开,使得网络恢复正常,实现这些自动控制的协议被称为破环协议,最常用就是STP(生成树协议)有RSTP, MSTP统称XSTP协议。

  

服务器虚拟化

  

虚拟化发展改变了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需求,其中技术——虚拟机动态迁移,虚拟机迁移要求虚机迁移前后的IP和MAC地址不变,这就需要虚机迁移前后的网络处于同一个二层域内部,甚至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机房之间的迁移,使得数据中心二层网络的范围越来越大,出现了大二层网络这一新领域专题。

  

传统网络架构的二层大不起来

  

一般传统网络架构分区分模块的业务特点,区域对应VLAN划分,跨pod迁移肯定的换IP地址,这就不符合虚机动态迁移业务不中断: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vlan问题   

VLAN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通过划分VLAN来缩小二层域的范围和规模,来控制广播风暴的规模。
而对于大二层网络的需求而言,又要求把所有服务器都纳入同一个二层域,那如果把所有服务器都纳入到同一个VLAN当中,如果没有其他隔离手段,那不就相当于又把广播域扩得大大的?这和划分VLAN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公有云的兴起和IaaS模式的普及,“多租户”环境成为了云网络必备的基础能力。而传统二层网络中,VLAN最多支持的租户数量为4 k,已经跟不上业务的飞速发展。

  

xstp问题   

环路技术收敛慢,xSTP需要阻塞掉冗余设备和链路,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带宽利用率,二层的组网规模受到极大的限制

  

实现大二层

  

传统二层技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大二层网络,所以就要另外想办法,然后技术大牛们各显神通,想出了很多解决方案:

  
1,虚拟交换机技术h5> 既然二层网络的核心是环路问题,而环路问题是随着冗余设备和链路产生的,那么把多台设备,多条链路合并成一台,一条就可以消除环路。那就是<强>网络设备虚拟化强技术。
所谓网络设备虚拟化技术,就是将相互冗余的两台或多台物理网络设备组合在一起,虚拟化成一台逻辑网络设备,在整个网络中只呈现为一个节点。
网络设备虚拟化再结合链路聚合技术,就能够将原来的多设备多链路的结构变成逻辑上的单设备单链路的架构,杜绝了环路的出现,因此不再受破环协议的限制,从而实现大二层网络。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