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边缘云计算的概念理解

  

6月27日-28日,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BoCloud博云作为云计算标准工作组成员与来自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中国开源云联盟等产学研用各界30余家成员单位共计百余人次技术专家参与了讨论。

  

观察|边缘云计算的概念理解

  

7月2日,中国信通院在“2019可信云大会”正式发布了《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九大应用场景》白皮书。

  

观察|边缘云计算的概念理解

  

对于这两项工作,博云有幸参与其中,一方面是学习和了解产业链中不同位置的厂商对于边缘云计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考虑博云如何进入到边缘云这条赛道中来。

  

对于广义的云计算的概念,它强调是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共享的物理和虚拟资源池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供应和管理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它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从这个维度上来说,边缘云计算必然具备云计算概念的核心特征,所以边缘云计算就是云计算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因此,云计算和边缘云计算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而是一种包含关系。换句话说,类似弹性计算,对象存储,边缘云计算也是一种云服务,它将云计算的能力拓展至距离终端更近的边缘侧,并通过云边端的统一管控实现云计算服务的下沉,提供端到端的云服务。

  

一个比较容易和边缘云计算相混淆的概念是混合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概念是从云资源所属的角度上来说,它解释的是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当用户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时为公有云,当用户完全自建云服务时为私有云,二者兼有之时则为混合云。考虑到云平台建设的复杂性,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技术架构的可控性,混合云可能是未来大部分云计算用户的首选方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混合云和边缘计算并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根本不具备可比行。当边缘云计算是由用户自己建设时,它就属于私有云,当用户租用的是外部供应商建设的边缘云计算时,其形态就是公有云。

  

在2018年由阿里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化白皮书中,对于边缘云计算的定义是这样的:

  

边缘云计算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核心和边缘计算的能力,构筑在边缘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平台。形成边缘位置的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能力全面的弹性云平台,并与中心云和物联网终端形成“云边端三体协同”的端到端的技术架构,通过将网络转发,存储,计算,智能化数据分析等工作放在边缘处理,降低响应时延,减轻云端压力,降低带宽成本,并提供全网调度,算力分发等云服务。

  

从以上定义来看,边缘云计算的核心特征是通过在端和云之间构建的跳板,通过云边端的协同为业务架构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作为云计算服务的一种,区别于弹性计算,对象存储等云服务,通常来说,边缘云计算具备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李>   

    物理位置上靠近端测。受限于物理规律,只有当端与服务的物理距离(指网络信号在有线或者无线环境中的实际传播距离)足够近时,才有可能产生足够低的响应延迟,以及足够高的带宽,满足特定业务场景的网络传输要求。

      李   <李>   

    不同于其它云服务运行在数量较少的集中管理的大型数据中心里,边缘云计算则广泛分布于终端的附近,而且数量上要更多。

      李   <李>   

    为了满足特定的业务场景,通常需要定制硬件,例如添加GPU, FPGA等组件等。在有些场景下,边缘云计算的风火水电等机房环境会比较恶劣,甚至有时需要通过定制硬件去适应高温、高尘的恶劣运行环境。

      李   <李>在服务交付的过程中,边缘云计算通常并不是最终的交付形态,用户需要的反而是边缘云计算中承载的各类细分的云服务,包括且不限于大数据处理,容器,数据库,微服务,流计算,函数计算等。每个边缘云计算中所承载的云服务类型,通常与端测的业务类型有关。比如视频监控类业务,通常需要大数据处理,流计算等服务,对其它服务则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信通院在近期的可信云大会上发布了云边协同的九大应用场景,包括CDN,工业互联,能源互联,智能家庭,智慧交通,智能安防,智慧农业,云游戏,智能医疗等。应用场景是驱动力,接下来就是各个厂商在这方面的投入,抢占风口,可以预见这个领域里的竞争会非常激烈。当然,边缘云计算涉及到的云,边,端各类服务和设备很多,其并不会像传统云计算一样赢者通吃,处于产业不同层次的企业肯定需要合作,才能将这些美好的愿景落地。

观察|边缘云计算的概念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