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与百度联合发布了一份白皮书,2万字解答“产业智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最近有这样一个新发现:原本跟一些AI行业之外的朋友聊AI,大家更加关注的是算法和消费硬件。而最近说起这个话题,大家的关注点却来到了各行各业如何用好AI,这个相对来说距离大众生活更远,也更专业化的问题上。   

  

  我想,这是因为今天无论媒体还是数据机构,学术研究成果,都在关注这样一个逻辑:AI未来90%的发展空间是要跟行业相结合。   

  

  无论是叫产业AI,产业互联网,或者AI B,以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智能+”,种种提法的背后是同样的实质:AI技术必须与千行万业,多种产业实体相结合,像润滑剂一样融入行业的生产核心领域,从而起到激发生产效率,为行业提质增效的目标。   

  

  然而这个大的判断,到底怎么落实到细节中,却是今天无数行业从业者相对模糊的一件事。毕竟AI技术是全新命题,而各行业的知识体系与产业认知又千差万别,到底如何切实准确地回答AI与企业市场到底怎样融合的问题,这是今天AI行业与社会经济体共同的期盼。   

  

  4月9日,在百度大学α学院首期学员毕业典礼上,清华大学与百度联合发布了《产业智能化白皮书》,这是国内首个基于AI实践,从产业演进视角具体探讨AI与产业融合历程和现状的行业报告,也是百度智能云在帮助多个企业成功实现智能化升级后,首次公开阐述对产业智能化的战略思考和商业实践方法论。   

  

  从这份《白皮书》中,我们可以从几个全新的视野中,看到百度在对几个关键问题给出的独特答案:智能+产业这个命题,到底为什么做?怎么做?谁来做?   

  

  让我们逐层进入这三个问题寻找答案,窥视《白皮书》为我们展示的中国产业智能化发展实貌。   

  

  <强>   为什么做要做产业智能?因为它是5个需求的交汇点      

  

  《白皮书》中通过对AI技术与AI行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产业中的落地,推导出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中国AI在全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详实数据,让我们看到了AI走到产业中这条路,恰好处于从技术,到产业,再到国家经济几大需求的交集当中。   

  

  清华与百度联合发布了一份白皮书,2万字解答“产业智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p>
  <p>
  1、技术逻辑上看,AI技术的基本特性是改变交互方式和重组数据价值,这就要求这种技术在对产业的渗透中实现价值,通过对大量生产细节的改造提升社会生产效率。
  </p>
  <p>
  2,AI行业需求上看:目前科技行业积累的AI技术需要外放。拥有广泛需求,具体场景,大量结构化的产业市场,行业市场是最好的目标,可以最大化发挥AI技术价值与AI企业能动性,比如说百度智能云,就可以将百度底层AI技术,通过B端市场合作的方式达成有效输出和行业解决方案构建。让百度的AI技术先发优势与领先布局成为行业技术革新原动力。
  </p>
  <p>
  3,从B端市场需求上看,经济进入新常态,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都在进入新的阶段。这种情况下,AI直接作用于生产周期,符合以技术带动原有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诉求,达成企业广泛渴望的提质增效。所以对于“智能+”的逻辑诉求,是较比以往企业+技术市场更深刻的一次市场拓殖。
  </p>
  <p>
  4,从社会经济需求来看:AI技术与产业深度结合,可以优化劳动力配置,重新激发人才红利,持续推动创业热潮,具有广泛社会价值。
  </p>
  <p>
  5,从国家战略角度,“智能+产业”,是建立在我国对AI的独特探索,以及国家经济与产业链的独特规律上。很多国际媒体今天都在感叹,中国的AI产业将走进人类技术世界的未知区域。这是一次由中国主导的技术跃升,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第一次由非西方文明引导的科技探索。所以产业智能的广泛应用,可以看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次尝试,是中国引领技术探索,反哺全球技术创新的重要机遇。
  </p>
  <p>
  因此技术合流、社会企业合力,产学一体探索产业智能战略,是今天在中国社会经济体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技术应用尝试。明确了产业智能师出有名,那么接下来就将面对人工智能到底如何与行业结合的具体问题。
  </p>
  <p>
  <强>
  企业走向“智能+”时代如何实现?《白皮书》给出四个方向建议
  <h2 class=清华与百度联合发布了一份白皮书,2万字解答“产业智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