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中台,车品觉的这些观点你一定要读

【导读】车品觉,前阿里巴巴副总裁兼数据委员会会长,国内著名大数据专家,目前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云徙科技董事、数据战略顾问,同时在HongKong、北京、上海、贵阳等多个城市的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或大数据委员会担任专家及委员。作为全球公认的大数据先驱,车品觉先生的《决战大数据》、《数据的本质》等著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近日,大数据在线独家采访了车品觉先生,就当前市场中非常火热的数字化转型、数据中台、数据战略等一系列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数据战略和数据中台讨论已经数不胜数,在数据中台建设成为趋势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出合适的数据中台恐怕是大部分企业与机构都在积极思考的,面对市场上众多嘈杂的声音,用户们更加希望听到正本清源的真知灼见。为此,车品觉带来了他的深度思考。

关于数据中台,车品觉的这些观点你一定要读

车品觉先生

先有数据战略,再建数据中台

从大数据火热开始,国内各个行业对于数据及其价值经历了从认知到认可的过程,市场中很多大数据公司都会强调数据战略的重要性。如今,当数据中台成为市场焦点、数据中台建设热掀起之际,关于数据战略的讨论视乎开始变少,是大家的数据战略都已经制定完备了么?

在车品觉看来,对于任何企业与机构而言,一定是先有数据战略,再建数据中台。尤其是传统行业用户,普遍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等原生的数据玩家不同,传统行业必须要从战略层面思考清楚,"首先是管理层需要有意愿去改变,当意识、技术、数据到位,数据战略的起点就开始了。此外,数据战略的方向非常重要,没有战略方向,就不清楚哪个业务需要先行,也不知道数据治理从哪里开始,而数据治理服务对象就是业务。"

国内很多数据中台建设的项目其实根本就没有数据战略,没有数据战略就意味着数据还没有形成标准化和规范,没有规划范和标准,直接反映到业务层面就是部门之间根本不能配合。

数据中台不是技术工具,而是场景知识积累

在中国市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一个热点出来之后,大家一窝蜂全往这个热点上贴,造成炒作的气息过于浓烈。拿数据中台为例,是一个属于中国的特色词汇,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为有互联网巨头提出,所以成为市场的热点。

所以目前市场上往自身打上中台标签的公司很多,从在应用层做大数据营销、风控SaaS的公司,到底层做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平台的公司,甚至一些做传统ERP、CRM的软件开发商在向云服务转型时也推出了数据中台服务。

针对这种情况,车品觉认为数据中台不是一项技术,更多是一个知识,它的确又是大势所趋,没有必要去纠结数据中台明确的定义,而是理解数据中台的本质,即让数据更好灵活、敏捷地服务前端业务。“”在没有中台的时候,后台与前台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通常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举个有趣的例子,大部分公司的大后台就是财务,而一般情况很多前端的业务总裁往往会投诉和抱怨后台的效率低下和不配合,希望后台能够配合自身业务,如何让个性化的东西放在中间,从而让前台业务更加有效率的使用,这就是中台干的事情。”

事实上,与数字化转型会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样,数据中台的建设其实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需要不断根据业务变化需求来进行完善。车品觉认为,数据中台其实需要不断地去锻炼与完善,“”哪怕再宏大的数据中台战略,也必须要用真实的业务场景去实践,通过以小到大的场景不断去锻炼中台。总结而言,数据中台是练出来的。”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数据中台的好坏?

在车品觉看来,数据的复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一个数据中台成功了,一定会出现的情况是:有不小百分比数据在重复使用,数据重复使用、整合的效率很高。另外,不能忽视的就是数据政策与法规越来越严格,数据中台需要有相应的数据安全策略,包括底层数据安全如何实现,业务层数据合规使用等等。”

纯数据中台目前很难做出来,需要与业务中台紧密配合

关于数据中台,另外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通用性。众所周知,由于数据中台对下跟数据紧密联系,对上需要与业务紧密配合,加上行业之间业务的差异,甚至行业内部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差异,使得数据中台的通用性很难实现,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业务情况进行一定的定制化。

关于数据中台,车品觉的这些观点你一定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