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分区表是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MySQL中分区表是什么意思 ,文中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看完!


对于用户而言,分区表是一个独立的逻辑表,但是在底层由多个物理子表组成。实现分区的代码实际上是对一组底层表的句柄对象的封装,对分区表的请求都会通过句柄对象转化成对存储引擎的接口调用

意义

MySQL在创建表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 PARTITION BY 子句定义每个分区存放的数据。在执行查询的时候,优化器根据分区定义过滤那些没有我们需要的数据的分区,这样查询就可以无需扫描所有分区——只需要查找包含需要数据的分区即可。

分区的一个主要目的是 将数据按照一个较粗的粒度分别存放在不同的表中。这样做可以将相关的数据存放在一起,另外,当我们想要一次批量删除整个分区的数据也会变得很方便。

在以下的场景中,分区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 表非常大以至于无法全部都放在内存中,或者只在表的最后部分有热点数据其他均是历史数据

  • 分区表的数据更容易维护

  • 分区表的数据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

  • 可以使用分区表来避免某些特殊的瓶颈

  • 如果需要,可以备份和回复独立的分区

分区表本身也有一些限制,下面几点尤为重要:

  • 一张表最多只能有1024个分区

  • 在MySQL5.1 中,分区表达式必须是整数,或者是返回整数的表达式。在MySQL5.5 中,某些场景可以直接使用列来进行分区

  • 分区表中无法使用外键约束

  • 如果分区字段中有主键或者唯一索引的列,那么所有主键列和唯一索引列都必须包含进来

分区表的原理

存储引擎管理分区的各个底层表和管理普通表并没有什么区别(所有的底层表都必须使用相同的存储引擎)
,分区表的索引只是在各个底层表上各自加上一个完全相同的索引。从存储引擎的角度看,底层表和一个普通表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储引擎也无需知道这是一个普通表还是一个分区表的一部分。

分区表上的操作按照下面的操作逻辑进行:

SELECT 查询

当查询一个分区表的时候,分区层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优化器先判断是否可以过滤部分分区,然后再调用对应的存储引擎接口访问各个分区的数据

INSERT 操作

当写入一条记录的的时候,分区层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然后确定哪个分区接收这条记录,再将记录写入对应底层表

DELETE 操作

当删除一条记录的的时候,分区层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然后确定数据对应的分区,最后对相应底层表进行删除操作

UPDATE 操作

当更新一条记录时,分区层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MySQL先确定需要更新的记录再哪个分区,然后取出数据并更新,再判断更新后的数据应该放在哪个分区,最后对底层表进行写入操作,并对原数据所在的底层表进行删除操作。

这些操作都是支持过滤的。

虽然每个操作都会“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 但这并不是说分区表在处理过程中是锁住全表的。如果存储引擎能够自己实现行级锁,则会在分区层释放对应表锁。这个加锁和解锁过程与普通InnoDB上的查询类似。

分区表的类型

MySQL支持多种分区表,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根据范围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存储落在某个范围内的记录。分区表达式可以是列,也可以是包含列的表达式。

例如,如下表就将每一年的销售额都存放在不同的分区中:

创建表的销售(
  order_date DATETIME非空,
  …
  )引擎=InnoDB分区的范围(年(order_date)) (
  分区p_2010值小于(2010),
  分区p_2011值小于(2011),
  分区p_2012值小于(2012),
  分区p_catchall值低于MAXVALUE;
  )

PARTITION 分区子句中可以使用各种函数。但是有一个要求, 表达式返回的值必须是一个确定的整数,且不能是一个常数。

MySQL还支持键值、哈希和列表分区等。

如何使用分区表

如果我们希望从一个非常大的表中查询出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应该如何查询这个表,如何才能更加高效?

MySQL中分区表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