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Kubernetes 0.8发布提供一致的API管理生命周期

  

香港API网关是建立在NGINX之上的开源API网关。根据公告博客文章,香港为Kubernetes产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Kubernetes控制器,用于管理k8入口配置的香港状态;另一个是香港网关,用于处理和管理传入的API请求。

  

公有云上大多数托管的Kubernetes部署都利用云供应商提供的入口控制器。这些控制器可以处理供应商的负载均衡器和其他计算抽象.Kubernetes部署还可以选择使用其他控制器,其中包括NGINX和HAProxy。

  

有媒体与香港公司产品副总裁Reza两联系,以了解有关此版本以及Kubernetes一般功能的更多信息.Shafii解释说,香港为Kubernetes将香港API网关具有的所有功能添加到入口。这些是API管理功能,即“启用对API流量的动态策略管理,例如基于OIDC的身份验证,高级速率限制,请求缓存或同时将日志和指标流式传输到不同分析提供程序的功能”。

  

两进一步阐述了性能方面:这些包括高性能配置文件(例如,亚毫秒级延迟和每秒25 k +事务),并支持多种协议和交互模式(休息,graphQL gRPC, TCP等),同时提供以下各项的所有操作:通过Kubernetes CRD的香港网关。最后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将使入口的操作方面在所有云提供商和内部部署之间保持一致。

  

根据两名的说法,尽管香港是在nginx之上构建的,但与默认的nginx-ingress-controller以及nginx自己的商业控制器相比,它的入口控制器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于香港拥有API的管理功能,以及对于香港网关用户而言,它为Kubernetes和非Kubernetes工作负载提供了“一致的API管理生命周期”。

  

0.8版本增加了入口对Knative的支持.Knative是Kubernetes上用于基于容器的工作负载的无服务器平台,可为“常见应用程序用例提供更高层次的抽象”。

  

Knative的默认进入基于Istio,并且还有其他类似Gloo的选项.Shafii解释了Knative的默认入口与香港提供的默认入口之间的区别:从社区和客户那里了解到的是,大多数用例不需要Istio就能运行无服务器工作负载。实际上,Istio的沉重负担是促使我们启动Kuma服务网格项目的原因之一。

  

香港网关的插件体系结构和对可扩展性的关注有助于使Knative工作负载仅专注于业务逻辑,也可以将云供应商的负载平衡器与香港的入口控制器一起使用。

  

两名填写详细信息:云负载平衡器提供了一种平衡多个香港网关节点之间的流量的方法,并且香港网关节点帮助管理到群集内多个服务的流量。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用户,我们建议使用负载平衡器(例如AWS GCP的或负载平衡器)来管理香港网关。这在云中的虚拟专用网络内部提供了一个终结点,然后可以将该终结点暴露给其他网络(不同的AWS账户),其他合作伙伴网络或直接在互联网上。

  

与GCP和AWS等云供应商以及Istio和Gloo等网关提供的网络流量指标类似,Kubernetes的香港可以收集”指标,例如HTTP状态和错误代码,流量吞吐率/延迟和(消耗/出口)带宽消耗”。每个路线和服务级别”。

  

根据两名的说法,新版本还提供了针对香港网关自身的与健康相关的指标,例如“服务的连接,当前正在使用的连接,共享的内存使用和缓存命中率”。他补充说,这些指标可以与普罗米修斯,数据的狗,StatsD, Zipkin和Jaeger集成。而且,0.8版本对基于路径的路由进行了重大更改,并且不建议使用某些注释,该更新日志有变化的完整列表。

香港Kubernetes 0.8发布提供一致的API管理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