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未来而生:百度的技术进化

  

  百度是一家技术型企业。从搜索引擎时代开始,贯彻至人工智能时代,经历互联网几次沉浮,也没变过。   

  

  就在最近,2019年5月31日,原百度高级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AIG)和基础技术体系(TG)总负责人王海峰被任命为百度集团首席技术官(CTO)。近十年来,这家技术大厂总算又有了首席技术官。   

  

  自从率先把人工智能上升为公司战略,如何夯实技术底座,释放技术势,能成了百度的又一重要命题。从组织架构上,2018年甚至更早就在尝试调整,一个重要的节点是去年的智能云组织升级和技术平台整合,调整的重点有2点:一是将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承载AI B和云业务的发展;二是搜索公司及各BG的运维,基础架构和集团级共享平台整合至基础技术体系(TG),整合后的TG向王海峰汇报。在内部信中,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此举是为了“加快AI与产业结合,推动产业智能化进程,提升集团技术平台核心优势”。   

  

  向未来而生:百度的技术进化”>
  </p>
  <p>
  如今随着首席技术官这一空置多年的职位落地,我们也能大致看到百度3年多来的AI战略推进的进程中,对技术底盘的夯实也在不断加力,在这个过程中,一家技术企业的“自我进化”的故事渐渐成型。
  </p>
  <p>
  重装部队提效:技术组织架构改变了什么?
  </p>
  <p>
  大公司总难免有“重复造轮子”的问题,做技术也不例外。而技术方面的资源,对于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而言,算是底层资源了。”机器的管理,机器资源的利用,机器的分配,机器的调度,这些真正费钱的东西,底层的这些能力,只要夯实了,做到很低的成本的话,光这个基础设施就能赚很多钱的。”百度一位做基础技术的工程师向笔者介绍。
  </p>
  <p>
  百度这数轮的组织架构调整,目标都无疑指向一个:提效。深度学习框架飞桨(PaddlePaddle)在百度内部的大范围应用就是一个明证——这也是中国市场上唯一能与谷歌的TensorFlow, Facebook的PyTorch争一把的中国深度学习框架。“其实做技术的人都智商很高,一般来说也自视很强,很多人不愿意用别人做的东西,我可以理解这种心态,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这样是低效的。”一位程序员告诉笔者,公司大了,技术人员多,这种“重复造轮子”难免,但是除了浪费资源,这样其实也不利于做出真正的好东西,也不利于以后的统一调整和改善。“公司这种进化意识是非常好的.PaddlePadd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也有其他平台,现在基本上跟人工智能相关的整个算力平台都会通过PaddlePaddle来输出,我觉得就非常非常对。”
  </p>
  <p>
  <img src=向未来而生:百度的技术进化